AI材料可自我学习并形成“肌肉记忆”
人民财经观察:加快产业转型突破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推进新型工业化,加快建设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、航天强国、交通强国、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。
多位专家表示,要在产业转型上加快突破,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。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全面推行产业链“链长制”,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、产业集群化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,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。
脚踏实地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
实体经济与保就业、促民生息息相关,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固基石,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有重要意义。
多省份三季度工业生产呈现加快势头,28个省份工业生产保持增长,其中近1/3的省份实现两位数增长。江苏、山东、广东等工业大省强势反弹,工业生产增速均创年内新高。此外,黑龙江、安徽、河北、湖南等地工业生产增速也高于同期全国6.9%的水平。
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.4%,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.6%,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6.2个百分点。工业生产较快增长,中高端制造业发展较好,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,显示了我国实体经济具备极强的韧性。
“我国经济增长正处于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转型的重要阶段,需要坚实的实体经济体系助力。”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林志杰表示,振兴实体经济,可以从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、健全完善相关机制三个方面发力。
当下,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抓发展、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机遇,“数实融合”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深远。
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亚程表示,促进我国企业的数字化和数智化,应从“数字产业化”和“产业数字化”两方面鼓励企业持续创新。“数字产业化”的核心是将数字化信息转换为新型关键生产要素,在市场化应用中创造价值;“产业数字化”的重点是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、先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、全角度、全链条改造,打造智慧交通、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。
在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集体采访现场,黑龙江提出了发展实体经济的工作目标。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区域,黑龙江把产业振兴的基点放在创新上,“大力发展数字经济、生物经济、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,培育壮大航空航天、新材料、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”黑龙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,黑龙江省委常委、副省长,省政府党组副书记沈莹说。
踔厉奋发 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
当前,以信息技术、智能制造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,并加速渗透到工业发展的各个领域。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,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以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。
工信部数据显示,我国已经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工厂,实施了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。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发展程度逐步加深,加速了智能工业领域快速发展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金照表示,一方面,传统制造业企业内部的产品设计、技术研发等环节不断分离出去,通过专业化水平提升为制造业部门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支撑。另一方面,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、运营管理方式,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。由此可见,新型工业化既是技术进步驱动下的生产力变革,也是管理创新驱动下的生产关系变革。
“推动一二三产业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、城乡与区域等协调发展,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对媒体表示,要抓住制造业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发展趋势,争取在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率先突破,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。根据我国地域广阔、市场需求差别大等国情,结合区域特点与市场需求,协调好制造业与服务业、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产业发展的关系,通过产业链跃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。
史丹认为,顺利实现工业发展由量变到质变,走好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,需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,充分发挥我国工业体系完备、产业集群全面等优势;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,努力成为占据世界制造业制高点的“隐形冠军”企业;持续改善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;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,形成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人才结构。
坚持创新 奋力迈向“智”造强国
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代表,也是国际产业竞争的主要领域。完善现代产业体系,必须牢牢抓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。
从2012年到2021年,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.98万亿元增加到近31.4万亿元,占全球比重从22.5%提高到近30%,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。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.4%、28%提高到2021年的15.1%和32.4%,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。
林志杰表示,从“制造大国”向“制造强国”迈进,我国制造业还存在发展空间,需要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,突破关键技术和产品,加快建立自主可控、安全可靠的技术体系;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,提高供给质量;打造制造业的比较优势,提高国际竞争力。
江苏制造业规模多年保持全国前列,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?江苏代表团新闻发言人,江苏省委常委、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在接受集体采访时介绍,江苏深入推进“产业强链”三年行动计划,瞄准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、前沿材料、绿色低碳等主攻方向,强化科技赋能做“乘法”。
实体兴,国家强。多位专家表示,要推动实体经济行稳致远,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,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,必能为提升综合国力、保障国家安全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,构筑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。(实习生施懿芝对本文亦有贡献)